天主教早期傳入中國簡介(十二、十三)
孟三德与麦安东:
范禮安神父雖然日奔東西,但從未忘記他一手興辦的中國開教事業。 當他得知中國的教務開展人手不足時,立即通知孟三德和麥安東準備去肇慶。 同時,他寫信給羅明堅,要他向官府聯繫。 羅神父接信后立即向道尹做了請求。 王道尹答應:幾天做客是可以的,長住不敢承應,必須總督批准。 幸好此時,皇帝下諭:要廣東官府向澳門客商購買美麗的羽毛。 於是長官用船將羅神父送到澳門辦此事。 辦完後回肇慶時,給長官帶來了三梭鏡,同時也將孟三德神父帶來了。 到後,先拜會了道尹,又讓孟三德神父向總督寫了申請。 申請呈上后不見批複,長官口頭答應下來了:要求教堂人員不得再增加,只能增加孟神父一人了。 神父們的保護人王洋升為嶺西道尹,他的繼承人(同鄉浙江人)叫鄭一麟。 鄭一麟三年一次到京向皇上述職,原打算讓一個外國傳教士陪同,神父們非常希望有此機會,但有人認為冒險,未能實現。 但他說:神父們能到他的老家做客是歡迎的,此舉正中神父們的意,神父便高興的答應了。 羅明堅趁此機會,將留在澳門的麥安東調來。 麥神父此時隨葡船正在廣州停留,二人見了面。 王洋的家兄運來廣州大批綢料,想按時售完,但又不願壓價。 焦急之時,神父們知道了,向葡商說明瞭嶺西道尹和神父們的友誼,葡商也出於幫助傳教的心情,用賣主滿意的價錢收下了。 浙江友人非常高興,主動要神父乘他的船回家鄉去。 浙江紹興是他們的家,羅明堅、麥安東在那裡受到了熱情招待。 做客期間的談話內容,無疑就是天主教的事了,但效果不大,主要阻力是語言不通,只有朋友的老父親接受了洗禮。 儘管如此,在這裡也算開闢新點了。
節節失敗:
天主教順利進入中國的消息傳遍了歐洲的整個基督宗教世界,各處教會為此都踴躍捐助,最令人注目的是:耶穌會總會長送來的自鳴鐘和羅馬名畫家的耶穌像。 此間,肇慶的新教友也在增加著。 羅明堅、麥安東在浙江的工作,就不那麼理想了。 王洋的家屬唯恐拜訪神父的人太多惹出麻煩,他們偽造信件讓他們回肇慶。 從此王道尹受家庭幾封信的影響,與神父斷了交情,最後發展到傳話:叫羅明堅把那塊匾的下款人名鏟掉,連利瑪竇的地圖的署名也要抹掉。 事情真令人寒心,更令人莫名奇妙。 鑒於這種無情冷落狀況,神父們擔心不知何時會發生更不幸的意外,在這裡恐怕是站不住腳了。 建堂時,曾提到一個叫譚君諭的人,他向羅神父建議去湖廣的武當山,那裡的香火很旺,來往人很多,對傳教可能有所作為。 羅采納了他的意見,獨自一人去了,到了廣西桂林,住在一個無職無權的皇帝親屬家。 羅神父設法見他,卻被拒絕,並叫他去見總督。 羅神父又大膽的去拜見總督,但都表示不歡迎,命他馬上離開。 這時全城都貼滿了告示,反對外國人留在這裡。 羅這時才意識到,自己的處境太危險了,立即收拾行李,離開了此處。 孟三德神父聽說羅神父在外邊很不順利,立刻寫信要羅回肇慶,這次找新據點的嘗試又失敗了。
十三、多难之秋
又遭驱逐:
羅神父回到肇慶,王道尹聽說神父出遊經過以及從多方面聽到的反應,便不同意外國傳教士繼續留在中國。 於是他下了一道命令,讓神父們馬上回澳門。 這突然的打擊是非常嚴重的。 神父們意識到離開肇慶,就等於全部傳教事業一敗塗地。 於是羅、利二位神父硬著頭皮來見嶺西道尹,苦苦哀求說:我們遠涉重洋很不容易來到中國,又花鉅資蓋了房子,住了這麼多年,未傷過任何人,更未犯過法,無論如何請長官收回成命。 新總督那裡,他們自己解釋,若因人數多,讓後來的回去等。 但道尹再次以各地上層的反應和百姓的輿論說明了他們的處境。 為緩和局面,孟神父先自行退場回澳門去了。 嶺西道尹雖和神父斷了交,對神父們卻無惡感。 他在城裡張貼了布告,內容是:教堂是傳教士出資建造的,崇禧塔是肇慶官府用公物建造的,二者毫無關係。 文告又說:他們中的兩個人曾是總督同意住在那裡,後來他們增加了人,所以讓他們全部回去,但由於他們苦苦哀求,又遠離故土,花了那麼多的錢,他們遵守中國法律,沒有損害過人,他們說的確實是事實。 教堂人士都是宗教信徒,謹慎操守,所以允許兩個人留下,其他均遵令離去,不准再來任何人,如不服從命令,就以陰謀顛複論罪。 縱然命令如此嚴刻,為神父也算有了一個喘息之機,但當地人對神父更大膽行事了。 夜間偷盜,神父受欺侮,但更煩惱的事還在後面等待他們。

來自教徒的麻煩:
有一個叫馬丁的浪蕩教徒受洗混進教會,他由澳門來到肇慶。 羅神父派他擔任教會內一些事情,通過觀察,發現他很不熱心,便將他辭退了。 那個時代,中國有些人迷信煉金術,他們傳說和確信有一種方法,就是只有外國人才有的一種草,把草摻進去一鍊,將水銀變成銀子,但誰也沒有得到煉銀子的方法,但仍相信有。 在肇慶有新進教的父子二人,進教前就迷於煉丹,煉丹爐幾乎將他們家的積蓄都花費光了。 信教后,煉丹迷也未斷根。 他們知道馬丁和神父來往密切,找他向神父求煉金術。 馬丁是個無賴之徒,沒半點教友味,父子二人正好上鉤,那父子讓馬丁住在他家,熱情款待,又給他娶個老婆。 馬丁終於答應將秘方傳給他們,條件是不能外傳,不準讓神父知道。 這樣拖了三四個月,再不能騙下去了,最後定了日子,說羅神父在某地告訴他后再向他們傳授。 到了那天,馬丁將神父的三梭鏡偷走了,逃到廣州。 他認為:三梭鏡是價值連城的寶物。 那可憐的父子,到教堂向神父述說受騙之事,為此羅神父兩次去廣州,才發現馬丁。 神父向他說:有嶺西道尹的信(冒充),他若交出三梭鏡,神父為他還清全部債務。 由於有幾位長官經常到教堂消遣,要神父拿出三梭鏡玩,但此鏡已被馬丁偷走,神父只好將真情說了。 長官一聽大怒,他說:三梭鏡是經常來這裡的客人之玩物,豈可為人盜走,立即寫信讓差人去廣州搜捕。 差役認識馬丁的哥哥,威脅他說:如果不把馬丁交出來,就將他投牢入獄,無奈只好交出來。 就在被緝拿時,馬丁製造謠言,散發傳單,指控神父和女人私通,女人的丈夫見傳單后,將女人狠打了一頓。 當他得知是假的后,因家窮耍無賴,想藉此撈點經濟好處,以假為真。 按馬丁造謠內容告發了,並表示:私了可保護雙方名譽,神父認為如果出錢,等於預設。 那賴皮見神父沒動靜,官司不好收場,還落個人前現醜,於是在過堂之前逃走了。 長官得知此事純屬誹謗,於是宣判神父無罪,判馬丁誣陷罪,打了二十大板,罰划船苦役,交嶺西道尹結案執行。 道尹得知實情,命再打六十板,后因傷太重倒下了。 照顧他的,只有受害者神父們。 神父本著基督愛仇之心照顧他,日子不久他便死了。
再起风暴:
嶺西道尹王洋,晉陞湖廣要職,群眾感念他多年有功於民,集在塔前為他蓋了祠宇,祝他榮升。 接他位的,是神父們的常客好友。 此間羅神父因事回澳門,利瑪竇獲長官允許,讓孟三德神父回肇慶,此期間平安無事。 那兩個受馬丁坑害的父子,因損失了財產而懷恨教會,故經常到教堂裡搗亂,但又說不出理由,因此得不到補償,故又散發傳單,說孟神父來肇慶,是違反官方規定的,威脅說:如不限期離開,他們就上告。
肇慶位於河邊,上年河水成災,房屋倒塌很多,但教堂屹立無損。 因河堤決口,官府下令:凡不結果的果樹,都可任意砍伐護堤。 一夥暴徒闖進教堂,從遠處向教堂扔石頭,利神父怕出亂子,勸僕人一定要忍耐,暴徒因此認為神父無能,不敢反抗,他們鬧的更兇了。 再次闖進院子,搗壞了門窗,推倒了院牆,砸壞了傢俱。 孟三德神父從旁門出去報警。 利神父正和他們交涉時,又有一夥暴徒扔石頭,險些中傷喪生。 神父急中生智,扛起一捆竹桿,擠出人群,哀告他們,用竹桿修堤。 他們見外國人如此低聲下氣,心都軟了,停止了扔石頭。 他們敲鑼打鼓表示勝利。 傍晚,一位官員來解救,但事情已經過去了。 官吏表示:要緝拿暴徒。 神父表示:為了不給教堂留下惡果,要求不要這樣做,在教堂門外貼一張告示,防止不再發生類似事件,事情就這樣簡單結束了。 孟三德神父覺得自己呆在肇慶沒有什麼好處,就回澳門了。
羅明堅西歸,利瑪竇一人當難:
范礼安得知中国的传教事业屡受阻难,人身居住安全毫无保证,朝不保夕,思想以何种方式能让传教事业在中国发展呢?他认为必须得到皇帝的御批,才是长久之计。为此他做出结论:让一位神父去罗马见教宗,请求组织一个去中国朝廷的使团。这个任务交给了罗明坚,为使罗神父顺利完成任务,范禮安神父給宗座和歐洲天主教國家寫了封信,請他們準備具有中國特色的藝術品,又讓利瑪竇在一位中國學者協助下,寫好教宗致中國皇帝書,致廣東總督書。
在赴羅馬途中羅神父乘的船遇難,他帶著剩餘的東西先到了馬德里,拜見了西班牙國王菲力浦三世。 國王盛禮款待,並許下以他的權力促成此事,到羅馬后因兩三位教宗任期較短,相繼駕崩,一個偉大的計劃被推遲了。 羅神父因多年患病,疾勞過度,便去了那不勒斯休養,在那裡度過了他的晚年。
在此期間比較平安,教堂賓客盈門,利神父送往迎來。 他為教堂和附近居民裝上一個大型鍾錶。 它按時巨聲報點,告知遠近來往過客。 人們始終不明白,為什麼不用敲就會發聲? 范禮安神父藉此平靜之機,派麥安東來肇慶補羅神父之缺。 因未通知官府,時間不長從省城傳出消息:巡按御史蔡孟說接到一份控告書,狀文是指控外國神父的。 因事關重大,筆者節錄如下:…… 現住肇慶的某外國人…… 有嚴重理由可以疑惑,他們的出現…… 大難將臨於國家頭上。 此事證據明顯…… 大批蠻夷邦的外國人,已經在香山縣、澳門東岸,正準備遣使進北京見皇帝,企圖進入我國。 近來他們又興建兩層樓,如同蜂一樣群聚其中。 …… 他們提供資金建塔,是進肇慶的一種手段,有充分理由擔心他們是外國奸細,更擔憂百性對新鮮畫物的好奇,受誘上當……。 他們遠涉重洋,本身即是一場災難,澳門險情,猶如疾在手足; 肇慶難題,則在內部,巡捕閣下,儘快驅除這些入侵者,把他們趕回澳門。 若你們這樣做…… 將拯救全省生靈…… 父老公稟。 巡按接到呈文,立即下達命令到肇慶,官員正值有事進京,副職代行之。 他是利瑪竇的至交,將此事告知了利神父,並當即申辯,又去見嶺西道尹黃時雨詳盡說明:當地百姓出資建塔,與教堂無關。 八年前,他慕中華帝國之名,遠度萬里重洋來到中國,獻身宗教。 在中國遵紀守法從不傷人,呈文所述,皆盡誣告,並哀求說:一旦錯斷,為我將是大不幸也。 嶺西道尹馬上審理此案,將利神父的辯辭呈到巡按處,要將傳教士抓起的一場大難到此止息,這是1590年的事。
整個事件范神父在報告中都知道了,他和神職人員為此舉祭祈禱,后又欣喜感恩。 此時他又叫石方西神父到澳門學習中國話,為到中國傳教做準備。